2345首页 » 动物百科 » 瘤鞘尖爪铁甲

所属科目: 动物界 » 节肢动物门 » 昆虫纲 » 有翅亚纲 » 鞘翅目 » 铁甲科 »

名字:瘤鞘尖爪铁甲
学名:Hispillinus moerens
人气:0
喜欢:0
评论:0
黑色,略带金属光泽。头较前胸略狭。头顶两眼间皱纹紧密,中线微凹。触角结实,长达鞘翅肩部,基部数节短小,毛被缺如;端部数节粗大,棒状,密毛金黄色;第1节圆筒形,背剌长不超过第3节端部,剌端略向外,第2节短小,近乎方形,第3、4节较第2节更小,圆形,第5、6节近乎长方形,较第4节稍大,第7节仅稍短于第1节,长方形,第8-10节阔胜于长,末节稍长,端细狭。前胸横阔,前角具管状小突起,后角钝齿状,四角均附一根长毛;盘区皱纹粗糙,被稀疏淡色毛(干标本中不易见),前缘两对剌之间具横褶,中线微凹,附近较光滑,基部横凹显著;前缘两旁各有叉状剌一对,相距稍远,前后两剌基部并合;两侧各3剌,第1剌微弯,第2、3两剌平直,前两剌具一共同基部,第3剌分立;前胸剌均近乎横平,剌端钝。小盾片略具光亮。鞘翅阔于前胸,两侧平行,翅面刻点深刻,每翅中部有刻点九行;鞘翅背剌大都呈瘤状,剌序:中缝基部约四分之一处具一剌,稍大;行距I中部与端部均有剌,前者瘤状,端部数个短剌状;行距II具瘤剌5个:II1,2,3,4,5,II1与II2在中部之前,其余3剌在中部之后,有时II1之前或后有小瘤突一个,或II1前后各有一个,其他各瘤剌之间亦杂有小瘤突;行距IV具瘤剌5个:IV1,2,3,4,5,IV1在II1之侧或稍后,有时IV1前另有1-2个瘤突,IV2几乎与II2在一横线上,IV3在II2与II3之间,IV4在II4稍前或稍后(据Uhmann插图,♂,1954,IV4与II4同一一横线上),IV5在II5之前,各瘤剌间有时具1-2个小瘤突;行距VI具瘤剌4个:V1,2,3,4,VI1在IV1之前(据Uhmann插图,♂,1954,几乎与IV1在一横线上),VI2在IV2稍前,VI3位于IV2与IV3之间,VI4在IV4之前(据Uhmann插图,♂,1954,VI4与IV4在一横线上),VI3与VI4中间隔以浅凹,肩剌4个;行距VIII具瘤剌2个:VIII3(4?)5,VIII3 (4?)在VI3与VI4之间,VIII5在VI4之后,两瘤剌之前各有小瘤突一个(河北丰南县一标本:IV1在II1稍前,IV2在II2之前;VI1在IV1稍后,VI2与IV2、II2成一斜线);此外,翅基缘中央与小盾片侧共具剌4-5个。缘剌18-26个,均短钝,仅略长于背面瘤剌,端缘数个略长而尖。足粗壮,前股节下沿具齿一个,中、后股节下沿具短钝小齿一个或数个,有时后股节小齿几乎消失;爪单一,端尖。 体长:3.5-5毫米;体阔:1.4-2毫米。 Gressitt曾误认佘山属于浙江省,因此在Uhmann的《金花虫名录》中,本种的分布亦根据Gressitt记为浙江省,实系江苏省之误。 南京及沈阳(后者在当地曾记录为害玉米)标本两个,与上述形态稍异:(1)前胸剌剌端较尖狭,三个侧剌略斜向上;(2)鞘翅缘剌较长,剌端亦尖狭;(3)部分鞘翅背剌(指后部的剌)粗短,不呈瘤状;(4)IV1,3,5剌较明显,IV2,4短不不明显。
图片: